
西溪三贤
发布日期:2023-04-03 10:06:03 作者: 浏览次数:5366晏溪河畔,盐歌声声。情境戏剧《范仲淹》正在东台西溪上演,范公精神穿越时空,给人力量,台下观众掌声不绝,热泪盈眶。一幕幕动人的表演,娓娓讲述着范公修堤的故事,也唤起了沉寂已久的“西溪三贤”往事.....






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司,在工作中给予范仲淹很多支持。范仲淹提议重修捍海堰,力陈兴修水利,造福民众。张纶深知范仲淹忧国忧民、敢于担当的赤胆忠心,立即向朝廷转呈申请。面对朝中“修好大堤会产生内涝,灾害更多”的责难,张纶以“涛之患十之九,潦之患十之一,筑堰拦潮,利多弊少”上表三请,说服宋仁宗,终获批准修筑捍海堰。
正是由于张纶慧识英才,力鼎范仲淹重修捍海堰,天圣元年(1023年),望眼欲穿的范仲淹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——朝廷任命范仲淹主修捍海堰,他终于可以为百姓干出一番事业。

天圣二年(1024年),范仲淹率四万民工筑海堰。初建时,“会大雨雪,波涛汹涌,役夫散走,旋泞而死者百馀人。于是群相哗言,以为堰不可成。”当时隆冬大寒,刚筑的海堤多处决口,民工冻死、饿死累死约二百人,工程被迫停工。朝廷任命胡令仪为两淮都转运使现场调查了解,胡令仪经过勘查,深知潮患给百姓带来的灾患疾苦,向皇帝上奏章,请求成就此事。
天圣三年(1025),范仲淹因母亲去世,离职守丧,兼任泰州知州的张纶便接替了范仲淹的工作。张纶不顾工程艰难和年事已高,亲任工程总指挥,率领民工坚持将捍海堰修完。竣工后,张纶仍然叫它捍海堰,不给堤起名,显示出功成不计个人名利的士人风节。大堤沿线的百姓修建张纶的生祠后,邀请范仲淹作文纪念,他慨然应邀,写下《张侯祠堂颂》。

古韵贤风 代代相传
西溪三贤祠原址位于今东台镇泰山寺社区境内,凤凰桥西首,曾经香客络绎不绝,无数游人来到“三贤祠”内缅怀“西溪三贤”修堤恩泽。明代著名诗人、泰州人凌儒(字海楼)在他的《凌海楼集》中记载了七律《谒西溪三贤祠》,诗曰:
先忧久负平生志,独对春风思惘然.
一方捍海堰,忧乐天下耀千年。“西溪三贤”的事迹,在千年岁月中发酵沉淀,凝练成宝贵的精神馈赠,在东台西溪散发历久弥新的馨香。他们不仅筑起了捍海堤坝,他们的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西溪人心中筑起不垮堤坝,激励着他们踏平风浪,扬帆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