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溪三贤

发布日期:2023-04-03 10:06:03 作者: 浏览次数:1958



晏溪河畔,盐歌声声。情境戏剧《范仲淹》正在东台西溪上演,范公精神穿越时空,给人力量,台下观众掌声不绝,热泪盈眶。一幕幕动人的表演,娓娓讲述着范公修堤的故事,也唤起了沉寂已久的“西溪三贤”往事.....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859.jpg


西溪三贤 何许人也?

对于“贤”字,《说文》中这样解释到:“賢,多才也。”《荀子•王制》也写到:“尚贤使能。”这是说:崇尚和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。所以旧时对有道德有才能的人,敬称往往冠以“贤”字。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06.jpg
“西溪三贤”便是三位在西溪人心中道德和才能兼具的官员:范仲淹(西溪盐仓监)、胡令仪(两淮都转运使)、张纶(泰州知州),他们三人为何在西溪人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,还得从范公堤说起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09.jpg


范仲淹:心忧黎民 首倡修堰

天禧五年(1021年),33岁的范仲淹调任西溪盐仓监。《两淮运司志》记载,西溪盐仓管辖梁垛、何垛、小海、丁溪、刘庄五场。唐代淮南黜陟使李承曾在这里修筑过一道捍海堰拒挡海潮,但历经百年风雨,旧堰早已倾圮不堪,沿海人民深受潮患之苦。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12.jp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17.png
当时,盐仓监只负责管理食盐产销与征税,与守土治民的职责一概无关。唐代淮南黜陟使李承曾在江淮地域修筑过一道捍海堰拒挡海潮,但历经百年风雨,旧堰早已倾圮不堪,沿海人民深受潮患之苦。范仲淹上任后,见旧堰年久失修,每秋海溢,滚滚海潮席卷沿海各个盐场,盐灶冲毁,房屋淹没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20.jpg

忧国忧民的范仲淹,站在潮水翻滚的大海边,忧心如焚,他清楚的知道,退潮之后,过去的良田都会变成盐碱地,老百姓将无法耕种,流离失所。于是他不顾别人劝告,毅然上书宰相张知白和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,建议修复捍海堰,以救万民之灾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24.jp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27.jpg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30.jpg


张纶:慧识英才 力鼎修堰

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司,在工作中给予范仲淹很多支持。范仲淹提议重修捍海堰,力陈兴修水利,造福民众。张纶深知范仲淹忧国忧民、敢于担当的赤胆忠心,立即向朝廷转呈申请。面对朝中“修好大堤会产生内涝,灾害更多”的责难,张纶以“涛之患十之九,潦之患十之一,筑堰拦潮,利多弊少”上表三请,说服宋仁宗,终获批准修筑捍海堰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35.jp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38.jpg


正是由于张纶慧识英才,力鼎范仲淹重修捍海堰,天圣元年(1023年),望眼欲穿的范仲淹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——朝廷任命范仲淹主修捍海堰,他终于可以为百姓干出一番事业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0942.pn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14.jpg



胡令仪:力排众议 奏章请成

天圣二年(1024年),范仲淹率四万民工筑海堰。初建时,“会大雨雪,波涛汹涌,役夫散走,旋泞而死者百馀人。于是群相哗言,以为堰不可成。”当时隆冬大寒,刚筑的海堤多处决口,民工冻死、饿死累死约二百人,工程被迫停工。朝廷任命胡令仪为两淮都转运使现场调查了解,胡令仪经过勘查,深知潮患给百姓带来的灾患疾苦,向皇帝上奏章,请求成就此事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17.jp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21.jpg


天圣三年(1025),范仲淹因母亲去世,离职守丧,兼任泰州知州的张纶便接替了范仲淹的工作。张纶不顾工程艰难和年事已高,亲任工程总指挥,率领民工坚持将捍海堰修完。竣工后,张纶仍然叫它捍海堰,不给堤起名,显示出功成不计个人名利的士人风节。大堤沿线的百姓修建张纶的生祠后,邀请范仲淹作文纪念,他慨然应邀,写下《张侯祠堂颂》。 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31.png


古韵贤风 代代相传


捍海堰历时五年完成,凝聚了北宋贤达范仲淹、张纶和胡令仪的心血。1550年,明嘉靖官方《两淮盐法志》,正式将捍海堰刊名为“范公堤”。如今古老的捍海堰上南来北往的车辆络绎不绝,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204国道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34.jpg


范公堤修筑成功后,沿堤境内曾先后有多处修建“三贤祠”,宋末,西溪乡人朱益明建范公、胡令仪、张纶三贤祠于西溪,1138年,海陵县丞白将仕修葺“三贤祠”,并重新塑像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38.png


西溪三贤祠原址位于今东台镇泰山寺社区境内,凤凰桥西首,曾经香客络绎不绝,无数游人来到“三贤祠”内缅怀“西溪三贤”修堤恩泽。明代著名诗人、泰州人凌儒(字海楼)在他的《凌海楼集》中记载了七律《谒西溪三贤祠》,诗曰:


捍御勋名仰大贤,斋心今日拜祠前;
鱼盐地僻千年产,桑栝村成万井烟;
水国衣冠瞻瑞日,海滨耕凿戴尧天;

先忧久负平生志,独对春风思惘然.


诗句充满对范仲淹、胡令仪、张纶三位贤人的无限敬仰心情和对受范公堤恩惠的西溪景致描绘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42.pn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046.jpg


如今古镇西溪旧貌换新颜,古韵贤风,却传承至今,无数德才兼备的名士贤人从这里走出。犁木街中,情境戏剧《范仲淹》每天上演,观众穿越时光,与三贤邂逅;西溪盐仓监,游人络绎不绝,大家在这里读懂历史,追寻先贤足迹;西溪讲堂,名师汇聚,众多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,感受文学魅力......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116.pn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124.pn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127.png


微信图片_20230405101130.jpg


一方捍海堰,忧乐天下耀千年。“西溪三贤”的事迹,在千年岁月中发酵沉淀,凝练成宝贵的精神馈赠,在东台西溪散发历久弥新的馨香。他们不仅筑起了捍海堤坝,他们的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西溪人心中筑起不垮堤坝,激励着他们踏平风浪,扬帆起航。



END







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