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妹说三亭

发布日期:2023-04-08 09:41:09 作者: 浏览次数:1866





西溪古镇人文荟萃,尤以“三相”著名。吕夷简、晏殊和范仲淹,北宋年间被朝廷先后委任到西溪盐仓担任盐官,他们在西溪创下业绩,之后相继入朝为相。三相在西溪留下众多历史遗存,今天小溪带大家,从三座亭子开始,越过时光,一览三相风采。



01
吕夷简 牡丹亭(思贤亭)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21.jpg

晏溪河畔,佳人凭栏,牡丹傲然绽放。北宋三相之一的吕夷简,曾在西溪的海边以花自喻,西溪百姓建牡丹亭,留下传世花香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26.jpg


吕夷简,字坦夫北宋寿州(今安徽寿县)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诗人。公元1007年,吕夷简到西溪监管盐仓,组织当地民众扩大仓储、以工代税、以工抵盐,盐税收入节节攀高,百姓生活蒸蒸日上。

吕夷简在西溪时,西溪有不少人喜爱种养盆花,偏巧吕夷简自小对名花异草也非常喜欢,而且有养植花中之王牡丹的经验,在西溪任上,他地植牡丹十数棵,而且品种不同,并护以朱栏,令人不忍攀折。每年花盛怒放时,牡丹开花上百朵,花团锦簇,争奇斗艳,香味扑鼻,妩媚可爱,百姓称赞为“花轿子”。四乡八镇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欣赏观看,令人流连忘返,赞不绝口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33.jpg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37.jpg


一日,吕夷简月下看花,情不能已,当即写下《咏牡丹》诗一首:“异香浓艳压群葩,何事栽培近海涯。开向东风应有恨,凭谁移入五侯家。”说明自己在西溪种植牡丹的心情。吕夷简离任后,人们在他植牡丹处建一亭,取名“牡丹亭”,又名“思贤亭”,以纪念吕夷简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40.jpg





02
晏殊 避潮亭(晏溪亭) 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46.jpg

古时,西溪东临大海,居民多为渔民、盐民,他们在出海捕鱼,海边煮盐时,遇到涨潮、下雨等天气,无处避潮躲雨歇脚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48.jpg


公元1014年,晏殊来到西溪担任盐仓监,上任不久,晏殊体察民情,在距海边不远的一高墩上建筑一木亭,木亭内置石凳坐槛,供渔民盐民躲雨避潮歇脚休息,并在亭旁立一石碑,碑上镌刻着“避潮亭”三个墨绿大字。后晏殊入朝拜相,西溪百姓思念公德,又称“晏溪亭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52.jpg


晏殊来到西溪这片土地,逢灾荒之年,他看见西溪教育受灾情影响,于是创办了苏北第一家书院——“晏溪书院”,让无数学子可以在此求学,开启民智;他写下了“似曾相识燕归来”的千古佳句;因为他而有了一条唤做“晏溪”的河流,在古镇流淌千年。东台因他,与“晏”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,东台在古时更称为“晏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102306.jpg

微信图片_20230410102310.jpg
微信图片_20230410102313.jpg

何求天南海北行,乐游一日避潮亭,看尽八面四方景,领略西溪异样情。避潮亭不仅曾经给西溪人民带来过便利,如今人们避雨、休息,依旧会在亭中小坐,它也将西溪美景衬托得更加耀眼。避潮亭在时空的嬗变中,飘逸着生生不息的气韵。




03
范仲淹 读书亭(仰止亭)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456.jpg


千年前,范仲淹为民请命,修筑捍海大堤,有了江淮大地绵延百里的“范公堤”;为母治病,一壶陈皮酒,百世流芳,有了造福桑梓的非遗传承;一句“先忧后乐”,垂范千秋,有了后世的文风鼎盛;取晏殊讲学西溪之学风,倡导读书讲学,有了范公读书亭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102321.jpg


范仲淹从小立下“读天下书,穷天下事,以为天下之用”的远大志向,他认为“国家之忧患,莫大于缺乏人才”,所以出任西溪盐官后,大力倡导严谨读书,讲书之风,在西溪西南一处四周环水的地方筑亭一座,并在亭前上方亲书“仰止亭”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。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05.jpg


亭旁翠竹环绕,流水潺潺。范仲淹在亭内博览群书,并常常和西溪的读书人一起讲学、聚会、散步、谈报国之愿。西溪百姓非常崇敬他,他离任后,人们把仰止亭称为“ 范公读书亭”。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是范仲淹在西溪任盐官时留下的思想雏形。“卑栖曾未托椅梧,敢议雄心万里途”,这是范公西溪为官时的宏愿,也几乎是他生命的底色。为民筑堤、减税、修路、筑亭、断案,范公在西溪一步一步践行他立下的誓言。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16.jpg



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21.jpg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23.jpg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30.jpg
微信图片_20230410090527.jpg



这三座亭子为古镇西溪宋时三大名亭。所谓“无亭不成园”,“无亭不成景”,有一处亭,便有一处风韵,有一座亭,便有一番情。古镇西溪之美,离不开玲珑多姿的古亭,更离不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脉。






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