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溪水云天

发布日期:2019-06-18 01:33:00 作者: 浏览次数:1497
 

      天上一日,地上千年。几度梦里西溪,人间天堂难辨。

      耐不住等候的寂寞,熬不了梦萦魂牵的流年,于是乎,我来了,在这鸟语花香的五月。我来了,只为八字桥头一壶酒、晏溪书院一卷书;我来了,只为夕阳西下那一刻,辞郎河畔听溪流。我来了,西溪,你可安好?

      越过流光,翘首放眼,情思缱绻。于百转柔肠间揭去你神秘的面纱,啊,怎能不惊叹!惊叹这如梭的岁月,竟未给你刻下一丝沧桑的印迹,面前的你绿黛新颜绽放,一如那耳熟心系的天人,风姿依然地亭亭玉立在台城西南一隅。

我走出了梦,走进了西溪。

      斑驳的八字桥,依稀可见往日的酒肆茶楼,喧闹间传递着人生的更替;迈上通圣桥,耳畔响起“赶考过桥,必中状元”的美谈,恍若见宽袍大袖的文人雅士正谈诗论文,哂笑而过。

      过了通圣桥,便是迄今已有940年历史,修建于北宋年间的泰山护国禅寺了。你若在寺门驻足,殿阶凝神,便仿佛耳闻晨钟暮鼓,余音袅袅,像是从遥远的过去荡漾过来;目睹青灯黄卷,精气缕缕,如同自浩渺的九天传达人间。于是,滚滚红尘,世事纷争,一时间了然无痕。再看寺庙住持那份神闲气定,原来禅悟禅悟便是大彻大悟了。

      泰山寺占地3.9万平方米,殿房99间半。寺院建筑宏伟,建有天王殿、东岳殿、地藏殿、碧霞宫四座正殿,碧霞宫中供奉着水神——泰山神女“碧霞元君”像。两厢为十殿阎 王、关岳、华佗、神农、鲁班诸庙。泰山护国禅寺妙就妙在一个“禅”字。佛教舶来于外族,而禅宗则形成于我华夏。佛门奉禅,禅就像菩提树。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此乃六祖的著名佛偈,千百年来,无数信男信女都在反复揣摩,要参透此偈。岂不知众生之体,本是一棵觉悟之树,众生心灵,正是一鉴明亮台镜,要想不让它被尘垢污染,障蔽了光明的本性,就须常予掸拂擦拭。此为瞻仰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悟,愿与络绎于途的信男信女共勉。

      或许是佛缘天成。与殿宇巍峨,气势恢宏的泰山护国禅寺遥相呼应的,是迎风肃立、气象庄严的唐海春轩塔。寺、塔一体,形成了一片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。炎黄一脉,华夏一族,向以唐风宋韵为自得。若选一风月无边之秋夜,放眼这片朦胧中的古时遗存,定是恍然一派“西溪塔影寒山月,东海钟声古寺风”的古刹夜韵。

      在西溪,撞击心灵的除了那名刹古风外,还有范公堤外那滚滚的海涛。古西溪地处东海之滨,当地百姓世代煮海为盐。自古而今,日月更替,从西溪流出的白花花的海盐不可计数,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经济命脉。人之生命不可或缺的海盐从西溪流出,更有那指点江山,左右历史的精英人物走出西溪。北宋时期相继在此担任盐仓监盐官,又先后走出西溪入朝为相的杰出文人、政治家晏殊、吕夷简、范仲淹就是每个西溪人的骄傲,成为流传不绝的千古佳话。一望无际的大海、生机盎然的热土、满腹诗书的文豪,怎会没有诗章?怎会没有文蕴?吕夷简作牡丹诗云:“开向东风应有恨,凭谁移入五侯家。”范仲淹更是一诗立证:“莫道西溪小,西溪出大才。”晏殊在这里创办了江苏最古老的书院——晏溪书院,明代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在这里讲学……这诗的流淌,学问的根植,才是搏动西溪命脉的源头。

      沿着心路,终于来到了,来到了我日思夜念的地方。这地方,南宋《方舆胜览》有记载;这地方,清嘉庆《东台县志》、《东台年鉴》有记载;这地方,《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有录入;这地方,就是那位我们耳熟心系的七仙女缘定终身的董永故乡董家舍。“汉董永,西溪镇人”。在西溪,见证当年凄美情缘的地点竟多达五十多处,有“辞郎河”、“东鞋庄”、“西鞋庄”、“老槐树”、 “缫丝井”“梭子田”、“舍子头”……斗转星移,而今虽已物是人非,可董永园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,又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重现着情动天地的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,弘扬着奉亲至孝、相爱无悔的中华精神……  

      走过了西溪,我不再因思念而寂寞,因为经历了西溪水云天的爱抚;走过了西溪,我不再为年华流逝而嗟叹,因为承受了西溪水云天的呵护。西溪,曾经沉睡的一方热土;西溪,梦中流过的悠悠岁月。随着神秘面纱的隐去,终于像一位晨起的美人,展示出一派精致,一身风韵。有人说爱上一个城市是因为爱上这座城市的某个人,那么,从此,恰美人西溪,细品黎明的一片清新,感悟暮色的一抹温馨,置身于时光长廊,迎晨曦而起,听夜雨而眠,一生何求?

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