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西溪历史深处
发布日期:2019-08-30 01:32:38 作者: 浏览次数:3772文| 王美东
撑一把小伞,从陆家滩出发,一路向西,经海道桥,走进西溪。
浅夏的雨,从夜色深处洇染而来,濡湿了西溪的千门万户。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清新湿润,亭台楼榭象洒满了碎碎的星光,恍如玉宇仙阁,坠入凡间。董郞和七妹的汉白玉雕像沾着雨,温润如玉。两人相依相偎,衣袂相牵,似乎刚从汉代跋涉而来,从此再也不分离。
一段灿烂的历史藏在宋城内。宋朝名相吕夷简、晏殊、范仲淹都曾在西溪担任过盐税监。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,是晏殊在西溪借惜春之情感怀人生。“谁道西溪小,西溪出人才”,是范仲淹对人杰地灵的西溪由衷的赞赏。城内,酒肆上空飘着飒飒的酒旗风,三相阁里记载着三位贤相爱民护民的卓越功绩。古戏台曾经水袖长舞,晏溪书馆曾经童音琅琅,此刻皆归于寂然。登上城楼,刀枪箭戟收起了锋芒,古炮缄默不语匍匐在城堞上,感觉历史的车轮从城上轰隆隆飞奔而过。从城脚努力攀援到墙头的凌霄花,拉长身段守望历史,一夜雨水清洗,叶绿得更沉着冷静,花红得更青春飞扬。
远远的,铁青色的海春轩塔伫立在绿树披拂的塔苑内,塔天一色,像雄伟的图腾深嵌在苍茫天穹。海春轩塔原本是海中的灯塔,相传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应母命所建,指引渔船回港。塔,没有地基,由一块块青砖从平地往上垒筑而成。塔高六丈有余,分七级,一级八面。每面一个佛龛,端坐着庄严的佛像,倾听着广福寺和泰山寺的晨钟暮鼓,福佑西溪风调雨顺。如今海退了,渐行渐远,已在百里之遥的东方。海水浸泡过的沙滩海床,成了绿色的田野、欢快的学校和稠密的村庄。任沧海桑田,塔依旧岿然不动,它在遥望远去的海,它在回想渔歌声声和白帆点点。
穿老街,过深巷,才寻见横卧在晏溪河与雄河上的八字桥。精巧拙朴的八字桥建于宋代,一步踏两桥,两桥跨三岸,凝结着西溪先民智慧。两座砖桥,象两道虹,优雅的在岁月里经历风雨,承载过往。转眼千年,桥依然矫健从容,时光只是在桥上种了些微苔,长了些小草。移步上桥,俯看生生不息的浮萍又飘在河面上,绿在夏光里,宋代的风和明清的雨呼啸而来。那些从桥下翩跹而过桨声欸乃的小船,浣纱女在河畔捣衣的木杵,早已湮没成尘埃。天不荒,地不老,八字桥永远屹立不倒。它跳动着一颗年轻有力的心,守着晏溪河,守着梨木街,守着西溪,等来最美的时光。
起早的老人们坐在犁木街边老店棚下,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深重的痕迹。多少相识的人从桥上经过,又从桥上走进了他们记忆深处。他们不言不语,凝视着晏溪河,沉默在回忆的河流里。梨木街两侧散落着珍贵的明清旧居,小砖小瓦,木门木窗,圆梁方椽,散发着生活的味道和流年的气息。走进一位慈祥的奶奶家,三合院里铺满青砖,盆盆罐罐里长着草,开着花,莲花缸里荷叶田田。从小小方方的天井里,可以看到辽远的天空。当年,年青葱俊的奶奶嫁给英气轩昂的他,两人在这个小院里生儿育女,后来又含饴弄孙,淡淡的幸福时光浸透小屋的每粒泥沙每根木纤维。如今儿孙们在院里长成,都飞到远方打拼去了,象梁上呢喃的燕子恋着屋,却又不得不为生活四处打拼。温暖的老宅,亲切的老人,熟悉的场景,就象踏进了阔别已久的外婆家。
犁木街,这条曾经车水马龙的街,走过推敲的诗人,走过煮海的盐民,走过荷锄的农人,走过疲惫的商旅,走过之乎者也的学童,也走过吱吱呀呀的驴车牛车。一步,两步……踏着湿亮的麻石板,踩过破损的青砖,耳边传来泰山寺广福寺的磬声和僧人们的早课颂经声,脚底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时光的力量。
徐步慢行,兜兜转转,走出西溪古镇。风依然在慢慢吹,雨依然在轻轻飘,吹落心底,却成了狂风骤雨。因为这淡风轻雨,充盈着天地,吹拂着历史,打开了记忆,润湿了情怀。